安徽省日前出臺多項措施,進一步推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以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融資促進功能,著力改善中小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
由安徽省金融辦、省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推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的意見”提出,將按照“控制數量、注重質量、布局合理、防范風險”的總體要求,構建以實收資本億元以上融資性擔保機構為主體的多層次、差別化的融資性擔保體系。力爭到2015年,全省有1個資本金超50億元、各設區市有1個以上超5億元、各縣有1個以上超1億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
同時,安徽將強化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社會責任,明確要求政府出資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對小企業、微型企業、“三農”和其他弱勢群體的融資性擔保金額要占其全部融資性擔保業務的50%以上,并以此作為享受各項扶持政策的條件,逐步形成與民辦融資性擔保機構互補發展的格局。
為進一步規范融資性擔保行業,安徽還將完善行業準入管理,提高融資性擔保機構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和出資人資格條件,對行業從業機構統一名稱和標識,規范政府出資行為,加強對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管理,建立健全融資性擔保行業信用評級制度、再擔保制度、融資性擔保機構接入征信系統、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及風險預警機制。
文章摘自:中國擔保網 添加人: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