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行業魚龍混雜。目前擔保公司主要分三類,一類是納入監管體系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二類是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三類則是以擔保公司名義開展擔保和非擔保業務的 中小型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業務由于高風險、高資本要求的業務屬性,監管部門對其監管力度較非融資性擔保業務更為嚴格。
目前監管仍面臨諸多問題。第一,監管主體仍不明確;第二,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第三,監管執行力仍待提高。部際會議對地方政府部門的約束力不足,地方管理部門的專業水平有限,加上監管法規的不健全,對于融資性擔保企業的監管浮于表面。
我國擔保行業現狀
行業集中度高。在所有涉足債券擔保的56家擔保企業中,中投保、中債增和重慶三峽三家公司擔保債券余額分別占經擔保公司擔保債券余額的40.6%、16.8%、16.0%,合計占比高達70%以上,擔保債券只數也占據半壁江山。
經營結構差異大,收入持續性存疑。擔保收入、投資收益和利息凈收入占比在各個公司間差異較大。投資收益可持續性存疑,信托投資的高收益受制于監管趨嚴和地產低迷,且若監管更加規范并落實,投資范圍將大大縮小。利息收入同樣不可持續,這一業務本質上為放貸,屬于監管的灰色地帶,曾一度傳言銀監會將叫停這一行為。
代償明顯上升。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擔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以來,隨融資性擔保行業規模擴大,在保余額上升的同時,行業整體代償率亦呈不斷上升趨勢,13年底行業整體代償率為1.6%,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根據目前市場的動態來看,有三大類型的擔保公司將會從擔保公司的大軍中異軍突起。
一、專而精
除了國有政策性擔保等資本實力較強的大公司外,鴻誠擔保張波認為,一些專注某區域或細分行業的中小型擔保機構抗風險能力也較強,并且“專而精”也應成為擔保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二、多元化
由于融資性擔保業務對于銀行授信過度倚賴,所以銀擔合作的收縮導致不少擔保機構受到重創。因此,近年來不少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始調整業務結構,逐步降低貸款擔保業務的占比,推進業務的多元化發展。
三、“國家隊”
盡管擔保行業的發展持續低迷,但從銀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幾年國內擔保行業的整體在保余額和新增擔保規模仍在穩步上升。其中,主要的增長都是來自國有政策性擔保機構。
近年來,我國融資擔保業盡管發展迅速,但融資擔保業基礎仍然薄弱,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監管,存在機構規模小、資本不實、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市場方面需要加強監管,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 添加人:HJ